影厂的全力支持,韩三评有信心打造一系列的精品电影。
这个念头在《不见不散》获得成功后就愈的强烈了。
不光是韩三评有这种想法,其他影视公司也有,在商场上,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最近葛尤收到不少剧本,其中不乏投资上千万的大制作,即便葛尤的片酬已经上涨到了一部戏五十万,还是有影视公司想邀请他加盟新片。
冯晓刚的情况差不多,请他导戏的公司多了起来,最好是他和葛尤两人一起。
这就是品牌效应,一旦现这么干能赚钱,大家就一拥而上。
不过他们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一部电影的基础,剧本的重要性。
有的公司就是把《不见不散》的剧本稍微改动一下,把洛杉矶换成了香江,就敢号称是《不见不散》的姐妹篇。
认为请一位香江有名气的女演员和葛尤搭戏对观众更有吸引力,成功的几率更大。
他们只是想拍一些跟风的影片,借助葛尤的名气捞钱。
在这场庆功宴上,就有其他影视公司的老总,希望能和葛尤打好关系,看起来热闹的场面,其实暗藏着不少的玄机。
很多公司为什么创业的时候大家能同心协力,一旦取得成功就很快分崩离析。
那是因为创业的时候没有人关注,成功了相当于置身在镁光灯下,别人会不断的研究,用各种手段拉拢,面对种种诱惑,谁还能固守本心呢。
林子轩明白这一点,想让公司安稳,一个是交情,还有就是利益。
只要大家一起赚钱,赚的钱比外面的多,自然不会受到诱惑。
去年他提出分红,葛尤觉得公司刚开始盈利,没必要这么着急,先拿来拍片子再说,到了今年肯定要分红了,不然说不过去。
按照好梦公司的业绩,林子轩能拿到六十万,葛尤四十五万,冯晓刚三十万。
如果加上他们的片酬,葛尤和冯晓刚这一年的收入都要过百万,他们给外边公司拍一部戏应该没有这样的收益。
这个分红暂时只是一张空头支票,要等华影公司把钱打过来才能兑现。
不过他们已经有了打算,林子轩出资五十万,葛优拿三十万,冯晓刚拿二十万,三人凑够一百万,在什刹海附近开一家叫做“不见不散”的饭馆。
之所以起这个名字,是想趁着电影的热度吸引顾客,还包含了三人一直合作,不见不散。
饭馆主营京味的菜肴和小吃,以北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文艺生活》 最新章节第二百九十五章 年年有今日,网址:https://www.bqg2.org/0/35/295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