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章 第三个(上)(4/7)

作品:《暗黑大宋

宋朝兼并已经很严重了,就象刚刚统计过后的两浙路,主户约一百四十万户,五等以下户约百万户。苏州五县自五等到一等不下十五万户,自三等以上到一等不下五千户。这说明现在两浙路的人口超稠密,仅是主户,宋朝还有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客户,也就是一个两浙路就达到了两百万户!

其次证明了兼并的严重,两百万户百姓,自四等以上的户数仅有四十万,四等户为温饱户,三等户才算是小康,余下都是贫困户了。也就是贫困户比例达到了百分之八十!

当然,如果不是这状况,朝廷也不可能同意王巨将那么多百姓迁徙到海外。

然而经过王巨的“土改”,大理未来可能一二等户数量下降,但四等以上户可能超过百分之五十!

何谓四等户,按照宋朝的划分则是拥有十三到三十一亩一等田,或十六到四十一亩一等地,这个一等田在大理很少有了,大多数是三等以下田或地,三等田则是十五到三十八亩,三等地则是二十五亩到六十二亩。如果是标准的瘦田九等田则是六十六亩到一百六十六亩。

就打算四五等中田四十亩为四等户,缴纳四百文免役钱其实也不算多了,实际按照以前大理的税制四十亩中田最少得交纳两税三十石,现在仅交纳八石税粮,大理粮价有点儿低,但再低不可能二十二石粮食只值四百文,实际一石大米也不止四百文了。

况且交了这个四百文后,就不用再服徭役了,想一想以前大理徭役有多沉重吧。

黄骅沉思。

这样做有违宋朝制度,宋朝对于户等的划分,以及免役钱的摊派,各州都有各州的标准。

就象苏州,虽然五等以下户数多,不过与荆湖南路许多地区相比,人家五等户就相当于荆湖南路那边的三四等户,三等户的收入可能相当于那边的一等户。

也不是不能统一,关健是宋朝二级行政实际就是州府,谁听谁的?虽然各路都有首州,可首州的知州若不冠以安抚经略使这样的临时差官。就无权调动其他各州府军监的官员。那么谁听谁的?

所以免役法才引起了许多骚动。就象两浙路。执行了免役法,百姓稠密,户数多的吓人,但面积不大,也就意味着差役数量则用不着那么多,再加上百姓收入比其他路要好得多,因此担负募役钱,则不会感到吃力。那无疑也没有什么怨言了。

然而放在梓州路呢,地方广大,多是山区,意味着差役数量想少也少不下来,百姓稀少又贫困,所以摊派免役钱时,许多百姓感到吃力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暗黑大宋》 最新章节第695章 第三个(上),网址:https://www.bqg22.org/0/512/702_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