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臣贼子惧’。有些学者认为是无稽之谈,孔子及其后世,乱臣贼子层出不穷,何来畏惧呢?
世间的威权有二,一是政治,一是学术。孔子在政治上不能施展抱负,只能寄希望于学术。修订旧史,寓以善恶褒贬,成为学术权威。孔子弟子既多,学者多折中于孔子,汉朝一统,更流行春秋断狱,甚至说孔子为汉制法。这虽是非常异议可怪之论,也可见孔子影响之大。孔子成为后世的学术权威,二千年文化皆受其影响,古人说,‘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单以中夏来说,并非过誉。
然而学术和政治多有冲突背反的地方。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孔孟学术以此为准绳,自然要遭到政治的排抑。政治又权焰特重,非学术可比,学术乃常不得不让其锋芒,在潜滋暗长之中保其薪火。某些学者贪求名利,则不惜曲学阿世,为强权张目。此是牺牲学术俯就政治。
颛制强权固然无不畏惧学术昌明,然其表现却有截然不同的地方。例如人无不畏惧律法裁制,有的能谨小慎微,规行矩步。有的则铤而走险,怙恶不悛。
暴君虐政、乱臣贼子气焰特盛,不但不会息其凶焰,反而要摧抑学术,颠倒黑白,惑乱是非。倘若不畏惧公是公非,完全可以置之不理,是以焚书坑儒、文字狱、召公弭谤之流何一非出于畏惧之情,只是心术不正,不惟不能改过迁善,反而要变本加厉,虐流天下则已。
泰西学术则与中夏多有歧异,中夏重道,泰西重器,不幸中夏之衰运当泰西气焰方张,挟其坚船利炮,器物之利裹胁而摧挫之,时人救亡图存之不暇,何能辨道术之优劣?
化素有海纳百川的气度,一事不知,君子之耻,取长补短固属当然之义。
奈何饥不择食,以彼时的积贫积弱,哪有灵丹妙药能斯须之间沉疴尽去,况且医者多门,杂出众手,有人医头,有人医脚,病人能不断送性命,已是底蕴素厚,侥天之幸。
聚麀门本无道术,徒汲伤根伐己之余波,效始皇之故智,变本而加厉。秦始皇烧毁古史,不过是害怕学者议论而已,二千年载记斩焉几绝,幸好秦朝暴虐而亡,故老尚有留存,又有伏生之流藏书于壁,延续文化血脉。
后世文化繁盛,代有著述,已经烧禁难尽,清高宗修纂四库全书,寓禁于修,毁书过半,可谓愈高明愈险诈了。
然而这些暴君奸魁和莽一夫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莽一夫已经不满足于烧书,而是将魔手伸到一切领域,举凡古庙、残碑、陵墓、名胜古迹一切拉杂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月老志》 最新章节第1032章 联手,网址:https://www.bqg2.org/0/88/1032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