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使在山’。就是环境刺激的缘故。
是以一个人伤害他人,危及社会,不能把过错都诿之于环境,坏的环境和遭遇只是一种诱因,不会导致必然的恶。人的本性是无善无恶,可善可恶的,人世间的罪恶,无非是杀人谋财,但鸟兽中恃强凌弱,攻杀夺食的现象比比皆是,又何来善恶之分呢?
狼吃羊,虎搏兔,人们都以为是正常现象,当然之理。可见自然界没有善恶,人的本性也是含识之类,和虫鱼鸟兽并没有太大区别。
自从人类有了圣人制作,制礼作乐,渐渐然于万类之上,人性的向善,是社会集聚的必然结果。
人类向内求团结,向外竞争,只能用善道,恶道则争食夺财,跟鸟兽就没什么两样了。
有些鸟兽也能群道,但范围很小,没有人类这样庞大的国家、种族。人类提倡善道,禁止作恶,不过是为了维持社会的正常秩序。
争财夺食,杀伤人类,在人类是恶的,为律法所禁止,虫鱼鸟兽则无此禁令,是以只有人能群,能组织社会,鸟兽永远不可能有这么强的组织能力。
人类生长在道德教化的环境中,仁心善念与日俱增,为非作歹无非是教育不善,或者环境的激刺。
江湖上有一个离群索居的女魔头,因为一次失恋,就杀得情人全家鸡犬不留,数十年耿耿于怀。还喜欢念什么‘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这样的人懂什么世间真情,古人说,‘未学艺,先学礼’,真是经验之谈。
一个人所受的教育不善,必然善念不坚,人的气质又有阴阳刚柔,遇到一点环境刺激,便像走火入魔一般,难以驾驭,放纵其偏至暴戾之气,害人害己。
这样的人你就算照着他吐口痰都有可能刺激到他,招来杀身之祸,有人认为这是用情至深,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四大妖后挑选的弟子,一要资质上佳,二来多半是遭遇不幸,心狠手辣的不在少数。
人想学好难,学坏就太容易了。古人说‘君子不欺暗室’,在不受制裁的环境中还能保持仁心善念可说是极高的修养,常人一旦有点权势,肆意妄为,践踏律法的不在少数。
‘士希贤,贤希圣’,不同境界的人追求不一样,常人喜欢富贵利达,孟子却说,高堂美宅,怒马鲜衣,佳人环侍,般乐饮酒,我得志,不为也。
人类可以轻易的捏死蝼蚁,但也没有人天天踩蚂蚁玩,鬼道中人也有自己的志趣,跟凡人的想像可能也不太一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月老志》 最新章节第674章 不能放,网址:https://www.bqg2.org/0/88/674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