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1章 志意(1/5)

作品:《月老志

古说四民,士、农、工、商。士指的是读书人,广义的说,僧侣、道流、巫觋之类的修行者都可以归于士的范畴。古代通经致用叫作博士,泰西讲究专门名家,治学方法虽不相同,都可以叫作士。

人类的职业大抵仍不出四民的范围。孟子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一般来说,农人、工人属于体力劳动,士人、商人属于智力劳动。前者是生产者,后者是分配者。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很难身兼数职,这样的社会分工本来有其合理性。

但是士人、商人既是分配者,又是管理者,很容易出现损人肥己,分配不公的事,在社会上占据优势地位。此消彼长,农人、工人就成为被剥削、被侵害者。‘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说的都是这种情状。

三代以前占据统治地位的是贵族和巫觋,周公制礼作乐,才有儒士的兴起。春秋以下,王室衰落,学术流入民间,加之战国攻伐,社会动荡,民生凋敝,遂有诸子争鸣,都想要移风易俗,为天下开一新局。

儒者称道尧舜,墨家推崇大禹,道家比附黄帝,农家托名神农,前三派都是要独占学术地位,只有农家提倡‘君民并耕’,农家托言神农,并不是空穴来风。蛮荒之世,人类茹毛饮血,生活十分困苦,神农尝百草,种五谷,首领和民人共同劳作,这也是实情。

直到尧舜时代,还有许由一流人,不愿接受君王的地位。起初首领都是责任大于享乐,所以必须德才兼备才能胜任,后世官吏能否尽职尽责要看个人操守,情景已然迥乎不同。

曹丕篡汉之后,声称尧舜之事我明白了。又有竹书纪年之类的史书,非毁古代的禅让,这都是以后世的情景比附,不明白当时的实际情况。

农家和道家都是有感于战国争伐,诈伪丛生,想要回到三代朴野的社会,观察既嫌片面,事实上也是办不到的。

可以说争竞驰逐是文明进步的必然现象,当然争逐到一定程度,兵连祸结,杀人流血,甚至会摧毁人类文明。

随着人类文化的发展,出现了社会分工,‘君民并耕’的时代就一去不返了。农家的学说似乎只被滕国接受过,恐怕是滕国地域狭小,君民的地位不太悬远的缘故。后世帝王有籍田礼,这只是礼仪性的活动,跟农家的理想已无甚关系了。

秦汉以后中夏常由士人组成政府,分裂时期多是武人割据或异族入侵。士人和商人都依靠智力生存,域外有商人执政,中夏则常行重农抑商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月老志》 最新章节第921章 志意,网址:https://www.bqg22.org/0/88/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