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附录1:唐史小花絮(1/2)

作品:《浮云半书(全集)

本书《鹳雀楼》中有一处情节,写到皇帝李隆基要提拔边将张守珪,被宰相张九龄拒绝。可能有的同学会问,为什么提拔一个官员,皇帝说了不算?难道宰相长得帅,就可以挑战天子的权威吗?

我们普遍观点中认为封建帝王能一人独断国家大事,其实是一种误解。在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有阐述:“皇权”与“相权”之划分,这是中国政治史上的大题目。没有经过中书省、门下省两大机构盖印章,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唐朝是违法的,不能为下级机关所承认。

在汉、唐、宋等朝代,皇帝与宰相是分权的,君权和相权是互为掣肘的,在重要的人事任免上,皇帝必须和宰相商量,然后通过庞大有序的国家机器推行下去。即便天子用强制手段,也会行不通,会留下隐患。直至宋朝时仍有“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的说法。更何况在盛唐这一政治开明的朝代,天子拿政事来问宰相,结果被拒绝,更不足为奇。看到这里,亲们有没有觉得传统文化中的一些设定,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科学?

当然了,惹恼皇帝的后果也很严重。《桃源行》里张九龄坐了一个时辰,你可能会说,那个时候又没有,坐一个小时候太无聊,这么想就错了……“不能久坐”并不是装酷,因为当时没有椅子,只能坐在地上、榻上。如果你想舒服一点盘腿坐着,也不是不可以,但这种坐法是不正式、不礼貌的,被称为“胡坐”,只能在私下场合、很熟悉的朋友之间偷个懒;有风度的坐法,特别是在君臣议事等正式场合里,包括皇帝在内,大家全都是屈膝向前正襟危坐——实际上就是现在的跪。张九龄“坐”了一个时辰,就是跪了两个小时。

小说情节固然是虚构的,许多细节倒也真有其事。比如《旧唐书》中记载:“每荐引公卿,上必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就是说,每次遇到推荐高级官员,皇帝都会问:“风度比得上张九龄吗?”陛下没问才学、能力、资历,问的是风度——这个问法其实颇为含蓄,皇帝陛下就差没直接问“形象气质有张九龄养眼吗?”……皇帝选探花要看脸,选宰相也要看脸,颜控推动历史,是这样吗?做皇帝也是操碎了心。《开元天宝遗事》中则记载:“帝见张九龄,风威秀整,异于众僚。谓左右曰:‘朕每见九龄,使我精神顿生。’”就是说,皇帝上朝时一眼望去,大殿里的文武百官中,只见张九龄风姿秀美,又不失气度威仪,是那样的与众不同,鹤立鸡群,于是陛下对左右的人说:“每次看到张爱卿,我瞌睡也没了,整个人都来劲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浮云半书(全集)》 最新章节第25章 附录1:唐史小花絮,网址:https://www.bqg22.org/199/19964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