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你的目光会说话(1/3)

作品:《心理学与读心术

在电视播放的西班牙斗牛节目中,你一定看到过被激怒的公牛吧?它们在即将进行角斗之前,把眼睛瞪圆了相互打量着对方。在这一点上,人类也是一样。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人都不会对那些自己并不熟悉的人进行直视,否则就会被认为是没有教养的表现,甚至被人看做是一种故意挑衅的行为。在生活中,你也可能遇到过两个人吵架的场面,两个人摩拳擦掌,怒目相对,目光透出挑衅的意味,随着两人距离的缩短,激烈的“战斗”就开始了。记住,挑衅性的目光大都是直视,甚至盯住不放。

美国某著名大学曾做过这样一项实验,他们让参加实验的男女学生站在十字路口,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些等待着信号灯变绿的行人。结果,当出现绿灯信号时,行人为了逃避那些死死盯住自己的目光,都加快了自己的步伐,迅速穿过马路。

这个实验可以说明的是,人们都不喜欢别人用眼睛紧紧盯住自己。因为被人死盯住之后,心里就会产生一种威胁与不安全感。在生活与工作中,我们的角色是多样的,有时可能是一个讲话人,有时也听别人讲话,但无论你是在说话或者是在听人说话,你都不应该向对方投以直视的目光。

如果你的目光长时间盯着别人不放,任何人都会感到不自在因为,眼睛长时间地盯视对话者还有一种威胁的功能。警察在审讯犯罪者的时候通常对他怒目而视,这种目光对于拒不交代罪行的犯罪者来说是一种无声的压力和威胁。有经验的警察经常利用目光盯视手段迫使犯罪分子自白……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中,目光能显示出它的特殊功能。倾听者在倾听时,眼睛不断看着讲话人,一方面表示他在注意听着,另一方面也从讲话人的面部和唇部动作中更好地理解其话语的意思。由于讲话人观察听话人的目的只是为了了解自己的话所引起的反应,但如果他对听话人的观察过于频繁,就会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影响口头信息的传递,同时也会分散听话人的注意力。

1.把握你目视对方的时间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奥克斯林认为,两个人在交谈时,目视对方的时间约为谈话时间的一半,只有相爱者、相恨者或畏惧者,目视对方的时间才会超过谈话时间的一半。不过,在这个限度内,西方人目视对方的时间要比中国人长。谦逊与内向的中国人在感到局促不安时,往往会将目光避开,减少目光交流。在感到坦然自得、心满意足或心神不定时,目光交流会发生相反的变化。如果两人身体比较接近时,目光交流就会减少。只有恋人或仇人才会在相距不足一尺距离内仍用目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心理学与读心术》 最新章节第14章 你的目光会说话,网址:https://www.bqg22.org/199/19974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