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人固有一死(2/3)

作品:《民国大文豪

有后人评说。”

新月社和现代评论派是较为松散的组织,倾向于资产阶级自由派。

不少人对孙仲山的主张并不认同,林子轩也不想强制他们听从自己的意见,只是让他们等一等再说,在这个时期以悼念为主。

他的意见虽然没有让所有人都接受,却也影响了一些人。

在这次批判孙仲山的声浪中,新月社和现代评论派的人参与的不多。

林子轩在报纸上发了长文,主要说了孙仲山对于中国的贡献,文章的最后,他引用了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中的语句。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先生为国家和人民而死,便是比泰山还重。”

3月19日,孙仲山的灵柩转移到中央公园,供人吊唁。

林子轩继续留下来已经没有意义,该做的都做了,便想着返回上海。

宋子闻代表广州国民政府对林子轩表示感谢,并把林子轩送上了火车。

他知道林子轩对于政治没什么兴趣,这次能够用自己的影响力维护孙仲山。已经超出了私人间的友谊。

林子轩坐上火车,看着这座陷入悲痛中的城市。

他有种预感,对于孙仲山的批判只是一个引子,这场风波并没有那么容易平息。或许会愈演愈烈,要不要联合苏联,这关系到中国以后所走的道路。

林子轩回到上海,上海各界也在举行各种吊唁活动。

包括建设上海中山公园、铸造铜像等等,并准备在四月份举行一场大规模的追悼大会。

他重申了自己的观点,并让万象书局旗下的报纸和杂志开设一个纪念专刊。不谈倾向问题,只是介绍孙仲山的一生。

在上海租界内,言论更为自由,批评孙仲山的报道屡见报端。

只是上海不是北平,政治氛围并不浓厚,大部分读者对政论不感兴趣,影响不大。

上海的文坛较为平静,大多是发一些怀念的文章,接着继续写自己的,过自己的生活,这座城市有着自己的步调。

战争的阴云逐渐散去,奉军撤离了上海,上海各界开始筹建淞沪特别市,要求地方自治。

3月21日,张军劢等人草拟了《淞沪特别市公约》。

公约规定特别市为自治团体,按照公约治理上海的一切事务,主要职能包括保卫地方治安,发达市乡交通,改良市乡自治,促进市民卫生,发达市民智识,举办模范市村。

这是个很有意思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民国大文豪》 最新章节第二百五十七章 人固有一死,网址:https://www.bqg22.org/203/203673/257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