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扑朔迷离的瑰宝(2/3)

作品:《我的系统不正经

是天书,所以这些人的注释、释读,均被认为,多是附会之说,并没有被当做是真正破解了“禹王碑”。

不过,杨慎所解读的“禹王碑”释文,还是获得了很多人的认可,总体来说,算是功不可没的。

当然了,也有很多人认为,杨慎的释读并不是准确,甚至还犯了不少常识性错误。

总之,杨慎的释读争议还是蛮大的,有人夸,也有人贬!

到了明代之后的清代,杜1等人也对岳麓山上的“禹王碑”进行了释读,但是基本都没获得彼时学界的认可。

据传,等到了近代,着名的考古学家,兼甲骨文专家--郭老,钻研了“禹王碑”拓本3年,也仅识得3字。

想一想,郭老可是甲骨文专家,仅仅才认识其中3字。

一来二去,很多人便更加坚信,“禹王碑”上的文字,当是属于甲骨文之前的上古文字。

如此一来,大家便愈发认为,“禹王碑”就是千真万确的天书了。

等到了当代,刘志一等也对“禹王碑”进行了释读。

可和古代一样,这些释读的内容,均未获得学界的认可。

所以,无论历朝历代,有多少个版本的“禹王碑”之释文,都不算是真正的破解了“禹王碑”。

也因此,可以非常确定地说,“禹王碑”的碑文内容,至今还是一个谜!

话说,历朝历代寻找衡山--岣嵝峰的“禹王碑”母石,也是历经了波折!

历史上所谓见过“禹王碑”母石的人,大多都是传言,并无真正之证据。

不过,等到了当代,据信,人们终于发现了南岳衡山之岣嵝峰上的“禹王碑”母石。

且据传,专家也基本认可,这就是4000多年前的石头。

不过,非常可惜的是,因为年代太过久远,加之被一农户砌房时,砌进墙体损坏了一半。

故而“禹王碑”母石上的,传说的歌颂大禹治水功德的岣嵝文,早就不见了。

最终,在这块残损的母石上,我们只能看见一列“康熙戊戌年等字”,以及一些人工凿痕。

这就是的“禹王碑”母石,因为现今的样貌已经没法看,具体到底是什么,也没人确定。

但是怎么看,都不可能是现在陈文哲眼前看到的这块。

很显然,天书一般的“禹王碑”,因为其美好而又离奇的传说,吸引了历朝历代的,无数的名家、文人雅士的注意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的系统不正经》 最新章节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扑朔迷离的瑰宝,网址:https://www.bqg22.org/216/216122/1482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