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以刀代笔绘大千(2/3)

作品:《我的系统不正经

的品种,到了晚清和民国时期,市面上出现的彷品已经真假难辨了。

还有各色青花,由于国门开放,各种原材料更加容易购买。

所以,民国时期的钴料进口便宜,因此青花瓷遍地开花。

主要彷制的青花瓷,是明末清初的产品。

在造型、画工、呈色上几乎相近。

彩绘瓷器彷制的,也主要也是明末清初的作品。

但是,这些作品多数流传到海外。

在造型、画工上,这些作品倒是承继了前朝的神韵。

粉彩和珐琅彩瓷也有大量的彷制品,画匠都是官窑内的高手。

所以绘画精细,生动灵巧,在鉴定时候要对比真品分辨年代。

就是因为有高手参与,所以民国的珐琅彩瓷,只要遇到了也不能放过。

因为敢做珐琅彩的,应该都是高手。

至于不是高手的作品,你一看就能看出来,因为就没法看。

珐琅彩到什么时候也是高端瓷器,李金鲤当然买不到。

不过,他倒是买到了一件刻瓷。

刻瓷艺术是一种传统手工艺术,秦汉时便有剥凿瓷釉的方法,称为“剥玉”。

从魏晋开始,随着陶瓷业的发展,大量精美瓷器出现。

帝王、官宦和一些文人墨客在玩赏瓷器之余,很想把咏诗题文的墨迹留存于其上,以便永久保存。

于是当时的艺人们便在施釉前的瓷坯上,用直刀单线刻出诗文书画的轮廓,这便形成了最初的瓷刻。

宋代定窑瓷器的装饰,就是在瓷坯上刻出花纹后施釉烧制的典型代表。

真正的刻瓷,也就是在瓷釉上凋刻,是从清初开始的。

据记载,清初,在民间开始有了专门从事刻瓷的行当。

但大多以平刻为主,点线构图等艺术表现力显得单调、平实,并没太多引起世人的注意。

一直到了乾隆后期,由于经济的昌盛和统治者文化生活的需要,朝廷特意在皇宫中设置了“造办处”,专门制造宫廷使用的工艺品。

由于当时社会各阶层的推崇,镌刻书法艺术有了进一步发展。

当时甚至已有人,能用刀在瓷板或其他器皿上,凋刻山水、花鸟、草虫等,且栩栩如生。

这个时期,刻瓷真正发展成为了一门新的瓷器装饰艺术。

在上世纪初,刻瓷在中原地区流传甚广,尽管艺术水准参差不齐,但很多民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的系统不正经》 最新章节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以刀代笔绘大千,网址:https://www.bqg22.org/216/216122/1652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