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1章 等级制度(2/3)

作品:《我的系统不正经

从现在的研究来看,商代是以酒器中的青铜觚、爵的多少,来表示墓主人身份等级的。

西周和春秋墓葬,在商代的基础上之素更加健全。

商代以酒器为青铜礼器的制度,在此时演变为青铜鼎、簋相配的新礼制。

在使用乐器的制度和车马制度上,都有所改变。

利用这些新制度,可以根据实际发现判断死者的身份和级别。

进入春秋时期,奴隶制度逐渐动摇,权力下移。

西周时期的等级制度,不断受到冲击,越礼现象比比皆是。

随着封建制度的确立,战国时期的墓葬发生了很大变化。

先是西周墓葬不起封土、不栽树木的制度受到挑战。

在春秋晚期,已始见封土大墓。

到战国出现了帝王陵园,如秦宫陵园。

虽然有些贵族墓葬仍用墓道,但春秋之际的蔡侯墓等已不用墓道,宣告商周以来的墓道制度已经终止。

商代帝王墓可以殷墟大墓为代表,墓坑平面皆为矩形,中掘出二层台,墓穴有腰坑,内葬犬一头。

大墓有四墓道,次者为二墓道或一墓道,亦有不建墓道者(如武丁帝妃妇好墓)。

殉葬的近侍置于一层台上或墓道中,墓外另有殉葬之牲、车马坑,以及大量的奴隶杀殉坑。

墓上不起坟,但有的墓(如妇好墓)上已建有面积不大的祭祀建筑。

周代帝王大墓形制基本同上,但诸侯亦有用四墓道者。

大概自春秋起,墓上已逐渐累土为坟。

建于战国晚期之北河平山县中山国王墓,其王与后、妃三陵并列,上构高大夯土台,台上建祭祀建筑。

该墓中出土一块名为《兆域图》的铜板,上刻划有陵墙、土丘、祭室及附属建筑之名称及尺寸。

这是我国发现最早的建筑设计图。

西陕凤翔秦国贵族之墓地,虽建于战国,但仍未起坟,然于外围掘沟环绕。

已发现的周代大墓,均采用土圹木椁形式,墓室用井干式大木堆砌。

在葬制方面,等级制度在周代特别突出。

除前述之墓道外,墓内棺椁亦有规定,即“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

随葬的礼器为,天子、国君九鼎,卿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

实际发掘资料表明,并不完全按此规定,有的有所增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的系统不正经》 最新章节第1721章 等级制度,网址:https://www.bqg22.org/216/216122/1717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