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1章 手落为一锤,四锤成一纹(2/3)

作品:《我的系统不正经



出土的文物有一件铜壶,其余大多数是金器。

以金币居多,总重量达20多公斤,是当时的一项重大考古发现。

现场勘察证明,那里原是一处古代窖藏,器物保存完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放置在铜壶口上的金兽。

铜壶里的26枚金币呈马蹄形,马蹄金正是西汉时期的称量货币,因此推定此次出土的文物多来自西汉时期。

目前学界推测金兽具体是哪种动物,还不十分清楚。

金兽的特征是头大、身短而粗壮。

兽头卧伏在上,俯耳瞪眼,颈部有项圈三道,头顶有一环纽,通体锤饰圆形斑纹。

这些斑纹是铸成后,特意用工具锤击上去的,每个斑纹大小相当,呈不规则的圆形。

目前,学界主流观点认为,从金兽全身满布斑纹来看,将它断为“豹”更为准确。

但也有学者认为,该器物的形象,可能是老虎或狮子。

亦有个别说法认为此物件是貔貅,也就是俗称的“吞金兽”。

对于金兽究竟是什么动物,目前学界仍没有一致的看法,这也是“神兽”的未解之谜。

同时期的金器金饰多用单一工艺,且形态多以虎、龙等为主。

金兽不仅工艺特别,形态也别具一格,是什么造成了这种独特之处?

西汉时期,制金主要有两种工艺,一个是铸造,用模具形成特定形状的黄金制品;

另一个是锻造,用敲打、锻打、锤打来塑造金器表面的花纹。

这只金兽身上,罕见地发现这两种工艺同时存在。

在制作这只金兽的过程中,工匠是先把表面锤击,在同时期其他的黄金工艺上,直至后代,这一技法都不常用。

这种锻造技术,以及金器的猎豹(曾栖息于西亚地区,我国无野外分布)体形,说明当时中外在金器铸造和锻造工艺上已经产生相互影响。

通过研究文物,可以发现,中外在金器铸造和锻造领域的技术交流,始终不曾中断。

在唐代,我国的制造工艺受到欧洲影响,在金器上会出现一些类似宫廷图腾的花纹。

明代,我国形成本土特色的黄金花纹,纹饰和造型与之前的年代截然不同。

到了清代,各式各样的图腾花纹则展现了东西方工艺,从互相学习到内发结合的过程。

合东西之所长的文物,在当下应如何成为“外交使者”,让中外文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的系统不正经》 最新章节第1791章 手落为一锤,四锤成一纹,网址:https://www.bqg22.org/216/216122/1787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