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隆万盛世 > 1426结束(2/3)

1426结束(2/3)

上一页隆万盛世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笔趣阁在线收听!
更加便于区别的称呼,那就是夷船。

但是这样的称呼却并不准确,因为这无法区别西式帆船的各种船型,仅仅是在字面上,认为西式帆船都可以拥有两层甲板,所以才称呼其为夹板船。

但是实际上,熟悉欧洲船型的中国人早就注意到欧洲船只的差别。

欧洲的船只,分为许多种类型,既有早期的卡拉维尔快帆船,也有时下在大海上大行其道的克拉克帆船,更有从克拉克帆船发展出来的加利恩帆船,也有新近几十年崛起的盖伦船。

这些船只既可以运货,也可以充作战船使用,排水量从一百吨到一千多吨不等,构成了繁荣的欧洲海上运输的主力。

而欧洲帆船在这个时代的造船技术,确实已经超出了当时中国不少。

在中国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之后,中国的造船业便陷入了停滞乃至是倒退的地步。

但是欧洲人却利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造船业迎合了各欧洲国家的需要,开始了高速的发展,发展出了很多型适合远洋贸易和进行海战的船只。

欧洲帆船和中式帆船最大的不同,在于船体结构和船帆的应用。

中式的帆船不管是广船还是福船,抑或是沙船,多利用肋板来取代船只肋骨,同时构成水密隔舱,这样一来抗性比较好,但是船体结构却受到了限制,使得中式帆船无法造成向西方帆船那样的两层以上的通甲板。

而欧洲帆船虽然没有采用水密隔舱技术,但是却大量使用了密集的肋骨,同时加厚了船板的厚度,虽然抗沉性受到了影响,但是却通过密集粗大的肋骨,加强了船体的结构强度,形成了船体内通长的甲板,使得西式帆船装载

货物量更大。

同时方便在船上放置更多的火炮,也可以承受住火炮开火时巨大的后坐力,这使得欧洲帆船得以大海之上。

往往是区区几条欧洲帆船,便可以抵挡几十条中式帆船的围攻,而且还能立于不败之地。

只不过,前两日魏广德和俞大猷再次利用晚上时间商议过一晚,其中俞大猷就提到已经了解到的夷船结构问题。

是的,大明的船厂匠人已经利用壕镜的关系,参与维修西式武装商船的机会对欧洲克拉克帆船和盖伦船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了解归了解,要建造其实也不是难事,但重点还在于不适应,需要耗费更多的精力。

比较,对这些老工匠来说,他们能理解西式帆船的结构特点,建造出来不难,但他们已经习惯了建造中式帆船,所以造船的效率会被拉的很慢,需要很长的时间来适应。

实际上,大部分工匠都是不愿意放弃他们已经习惯的造船技术,全面仿造盖伦帆船。

而俞大猷对此也有些顾虑,那就是现在大明水师能招募到的水手,大多已经习惯了操纵中式硬帆,让他们改练西式软帆,其中难度也不小。

如果只是少量建造,小批量培训这方面的人手还勉强可以,但要是让大明水师完全换装,那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即便俞大猷已经意识到西式风帆确实更好,也不能下这样的决心。

若不是南海水师一直派人了解西式帆船技术,魏广德也不知道东西方帆船的对比,大明的技术居然全面败下阵来。

不是各有所长,而是在适航性、多用途等方面,实际上是全面败下阵来。

欧洲人更加讲求实用主义,他们建造的海船才是真正适用于全球大洋的船型。

在后世国人还在津津乐道所谓水密封抗沉性的时候,殊不知此时最重要的,是涉及空间和载货量,以及能在商船和战舰之间来回切换才是最关键的。

当英国人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以后,英国人起来了吗?

没有。

接替西班牙人统治海洋的是造船大户尼德兰,或者说荷兰。

荷兰人自从摆脱了西班牙的统治之后,大力发展工商业,荷兰的商人来往于世界各地做生意,迅速的聚集起了巨大的财富。

同时也大力发展造船业,使得他们拥有的海船数量已经超出了一万五千条之多,号称海上马车夫。

这是把西班牙人远远甩开的节奏,而一万五千条海船大多都是最新型的弗鲁特船。

这种船,不仅建造成本较之前的欧洲海船便宜,速度快,载货量提升的同时还减少一半的人力。

采用双层龙骨和密集肋骨支撑,在北海风暴中仍能保持稳定,可谓好处多多。

荷兰人也正是凭借大量海船,经过几次较量后击败西班牙获得海上霸权。

可惜,魏广德不知道这些。

他此时还在纠结到底应该继续中式帆船的发展还是改弦易辙,全面学习欧洲海船技术。

魏广德虽然靠经商发家,可他对商船是真不太了解,但是他知道西式帆船更适合军舰,大明要是建立强大海军,非得参考西式帆船不可。

可就是现在,魏广德亲眼见到大明水师熟练的操纵中式帆船重新编队,魏广德的态度难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隆万盛世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