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隆万盛世 > 1432礼单(2/3)

1432礼单(2/3)

上一页隆万盛世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笔趣阁在线收听!
辽运河勘察已经有了初步结果,两地落差有些大啊,接近二十丈,如此若是开凿运河,则松花江水会源源不断流入辽河出营口入海。

如此巨大,那边担心会影响到松花江和黑龙江航道。”

水往低处流的道理,不需要人教。

中国古代修建运河,都会充分考虑到地势差别,对落差较大的运河,建造都极为慎重。

“运河路线可有计划?”

魏广德到没在意这么多,几十米的落差虽然大,但可以利用水坝阻断水流。

京杭大运河里,起着类似左右的水坝可也不少。

“有两条,一条是辽河干流开凿三百余里到松花江主河道,投入较大,但有充足水量保证航道通行。

而最初设想利用辽河支流连接土河,航道虽短,但水流不济,只能保证小船通行,无法达到河运的目的。”

江治开口说道,“工部按此进行测算,认为建造松辽运河实际意义并不大,不建议开凿。”

最后,其实才是江治请魏广德过来的主要原因,那就是工部反对建造松辽运河。

毕竟,开挖松辽运河的目的,最初是为了建造能保证辽东和奴儿干地区通航所需运河。

但现在看来,开挖河道投入大,而运力小,其实意义不大。

甚至,少量物资从辽东运到黑龙江流域的话,还不如在老米湾重建船厂,直接在松花江畔造船。

从安乐州到老米湾附近码头,走陆路运输也不过几十里,少量物资完全能够保证。

魏广德也听明白江治话里的意思,但还是询问道:“就是说,工部认为不必建造松辽运河了?”

江治迟疑片刻还是说道:“确实如此,松辽运河开凿实际价值并不大,没有充足的物资需要通过新运河北运。”

“明白了,那工部就重建船厂吧,既然北运物资不多,那就从辽河登陆,陆运到土河装船即可。

大量物资,我看还是寄希望于海运为宜。

虽然之前没有过海运抵达奴儿干的先例,但既然通海,想来应该能找到航线。”

魏广德也不强求,反正他已经让徐乔安在大阅之后就派出水师战船北巡,寻找前往奴儿干城的海路。

只不过,魏广德不知道,松辽运河这个起自明朝就设想的运河,一直到几百年后也依旧没有建造。

即便康熙皇帝曾经力推此运河开凿,但也因为和俄罗斯在东北爆发的边境冲突而被迫中断。

继而提倡者熊希龄、张謇、章太炎、孙中山等人,在不同时期都有力推此项工程,但直到进入新世纪,松辽运河依旧一直停留在纸面上。

甚至,1994年国家计委批准了松辽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报告,工程依旧没有任何进展。

其实,明清放弃松辽运河也是明智之举。

毕竟地理位置决定了,松辽运河的实际通航时间有限,而来往船只也不会太多,主要还是军事物资为主。

而不管是大明还是大清,其实对东北以外的地区,都是处于一种收缩实力的状态,两大王朝都没有长运布局奴儿干地区的打算。

也就是魏广德知道辽阔的西伯利亚在未来对中国的战略价值,才会推向北拓展。

可就算如此,单从工部的反映给其实也能看得出来,大明的官员其实并不愿意往北方有过多的投入。

在他们眼里,苦寒地带毫无价值可言,即便土地再辽阔,不能耕种有何意义?

朝廷费大力气征服一块汉人无法久居的地方,这完全就是一个亏本买卖。

工部算是魏广德为首江西帮的老巢,尚且如此,可见如果工部真的上奏松辽运河计划,怕是满朝大臣大多数都会站出来反对。

不要指望张居正会帮着魏广德说话,他只是默许可不是支持,到那个时候他不公开反对就已经算信守承诺。

好在魏广德已经有备用计划,那就是海路,虽然依旧有诸多限制,但至少阻碍小的多。

打着筹建北海水师的名义,也能得到万历皇帝的支持。

如此,少量物资陆路运输到松花江,再有船厂造船沟通黑龙江流域,大宗物资则走海路,虽然麻烦很多,但最起码名义上投入少。

见魏广德不反对,江治马上说道:“那我就把辽东的人手撤回来,再组织一些人先去天津卫勘察地形。”

“如此最好,尽量年底前完成天津开海准备。”

魏广德也不确定张居正规划的时间,当时只是让准备。

虽然海河内有码头,可内河码头始终不如外海码头方便船只进出。

入海口直接影响到吞吐量,所以当初水师战船都开不进直沽就在于此。

河道就那么宽,没法容纳太多船只。

出了工部,在轿子前长随就小声在他耳边禀报道:“老爷,府里传来消息,西班牙、葡萄牙和谙厄利亚使团代表都向府里投了帖子想要拜访你。

此外朝鲜、琉球代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隆万盛世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