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林则徐与英商的矛盾,另一方面却策划更大的阴谋。
道光十九年(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指挥硝烟,民众拍手称快。
而后英方对华宣战,英海军装备精良,从珠江口直下塘沽。
道光软弱无能,责怪林则徐惹怒洋人,将他撤免,并派直隶总督琦善与英方和解。
英方提出割地赔款,道光不忍割地,便下令水师迎战。关天培等人率兵在虎门炮台与英军展开激战,终因武器落后而失守,全体官兵为国捐躯。
英方与清政府于1842年签署《南京条约》,香江从此沦为英国殖民地,林则徐被发配。
凭心而论,这一版《鸦片战争》的剧本属于上乘之作,若以作者电影来发挥,谢靳在这部电影的表现可能会更出色。
但可惜的是《鸦片战争》所蕴含的意义远远超过了一部电影,受命之作,要反映的东西太多了,想要给观众思考的东西也太多了。
主题先行,哲理大过故事,文戏、武戏份量失衡,导致整部电影失去了宏大叙事的格局,也失去了本应有的恢宏大气。
有失败案例在前,林朝阳自然要吸取教训,
他的这一版剧本依旧以林则徐为戏眼,开场、收尾都是他,但不同的是林朝阳并没有试图刻画林则徐这个人物内心的复杂性和政客们的权衡利弊。
而是不停的以事件驱动人物,从而展现那一整个大的时代背景以及个人在大势、命运面前的无力。
除此之外,林朝阳也删去了原本剧本中诸如对英国列强的精细刻画、对琦善这个人物的重新解读等等具有争议的地方,转而把精力放在了清庭腐朽和国人反抗精神的刻画上。
他花蓼蓼几笔塑造了税吏古三儿、烟鬼吴秀清、车夫二奎等几个角色,戏份不多,却很出彩,同时他也提升了战争戏的戏份。
剧本的整体风格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加强了可看性,较之原版剧本格局和历史站位也提高了不少。
章艺谋在不知不觉之间看完了剧本,呆呆愣愣的坐在那里好一会儿。
直到林朝阳打开灯,屋里光线大亮,他才反应过来已经天黑了。
「觉得怎么样?有没有需要改的地方?」林朝阳问他。
章艺谋的眉头皱的如同老秦大地的沟沟壑壑,他倒不是对剧本有任何不满,而是在考虑如何总结他对剧本的感受。
「好,很流畅。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还原了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文豪1978》 最新章节第624章 要喜闻乐见,网址:https://www.bqg2.org/html/340/340561/624_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