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3章 民族融合(2/3)

作品:《我的系统不正经

起源神话中,羌女姜嫄就是其始祖后稷之母。

由此看来,羌(姜)戎不但是周人灭商的重要同盟族群,还是长期与姬姓周人通婚的婚姻集团。

他们在关中地区,理应有着广泛和长久的分布。

在此基础上,陈文哲认为照片中的墓地,就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证明。

而关中地区后期墓葬高领袋足鬲的消失,可能是姜人的物质文化被同化的结果。

这种观点当然也不止是陈文哲的,那发掘者也根据这片墓地出土铜器的铭文,判断其为姜戎族之“户”氏家族墓地。

只不过,陈文哲认为这个观点不错,但是还有不同意见。

比如三号墓坑出土铜器,共有族徽者15件12种。

四号墓坑出土铜器,有族徽者8件7种。

其中有些曾见于安阳,及其他地区出土或传世铜器。

这些多属商器,与周人族裔无关。

同时,从现有的考古资料来看,周人少有确证用族徽之例。

另外,禁及“户”卣不能证明和墓主人有必然的联系。

尤其是在若干族徽,同时出现于同一墓葬的时候。

从孝民屯遗址出土的陶范看,这批铜器的铸造地也应该在安阳,属商人所有。

此外,之前发现的随葬高领袋足鬲,并伴出青铜器的墓葬中多无铭文。

该阶段的“姜戎”,或许尚未使用文字亦未可知。

根据以上理由,陈文哲认为墓地为姜戎族之“户”氏家族一说恐难成立。

在陈文哲看来,也许那片目的的存在时间很长。

而在时间长河之下,一家一户的存在是十分渺小的。

所以,那片墓地之中埋葬的王侯,也许不止是一家,也不是同一个时期。

这一点他之前看出土的青铜器就有所认识,因为里面有周早期的,也有周中晚期的,甚至还有春秋、战国时期的。

这就很能说明问题,比如三号墓坑出土的“户”方彝。

宗彝这东西,之前陈文哲已经见到过,这种礼器十分珍贵。

通过它,或者是翻看流传下来的典级,都能够确定一些事情。

其实,考古学者在讨论具体的年代和族属问题中,有时会忽略掉一些基础的细节,从而导致论证逻辑出现问题。

在讨论具体的遗存现象时,一定要注意时间尺度。

千万不能将遗物的年代、遗存的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的系统不正经》 最新章节第1713章 民族融合,网址:https://www.bqg22.org/216/216122/1709_2.html